Back To Top
依中藥性味來說:
中藥五味:酸、甘、辛、苦、鹹。
中藥五性:熱、溫、平、涼、寒。
凡味屬辛甘、性屬溫熱的藥物,大都為升浮藥;味屬苦、酸、鹹,性屬寒涼的藥物,大都為沉降藥,因此有“酸鹹無升、辛甘無降、寒無浮散、熱無沉降”的說法。在藥物質地方面來說,凡花、葉以及質輕的藥物,大都為升浮藥;種子、果實、礦石以及質重的藥物,大都為沉降藥。
但是,上述情況又並不是絕對的,還必須從各種藥物的功效特點來考慮,例如,諸花皆升,旋覆花獨降。在性味和質地方面,藥物的升降浮沉也是如此,如蘇子辛溫、沉香辛微溫,從性味來說應是升浮,但因為質重,所以作用為沉降;胡荽子藥用種子應是沉降,但因為藥性辛溫,所以作用為升浮等等。此外,通過藥物的炮制, 也能使升降浮沉有所轉化, 如酒炒則升、薑制則散、醋炒則斂、鹽制則下行....。
依中藥歸經來說:
就是藥物對於人體某些臟腑、經絡有著特殊的作用。例如,柴胡能歸肝經,說明它有治療肝症狀的功效;藿香能歸脾、胃二經,說明它有治療脾胃病症的功效。
但在應用藥物的時候,如果只掌握藥物的歸經,而忽略了四氣、五味、補、瀉等藥性,同樣也是不夠全面的。因為某一臟腑經絡發生病變,可能有的屬寒、有的屬熱,也有可能有的屬實、有的屬虛,同歸一經的藥物種類很多,有清、溫、補、瀉的不同,如肺病咳嗽,雖然黃芩、乾薑、百合、葶藶子都能歸肺經,在應用時卻不一樣,黃芩主要清肺熱、乾薑主要能溫肺、百合主要補肺虛、葶藶子主要瀉肺實....,因此再將能歸該經的藥物加以區分應用。在其他臟腑經絡方面,同樣也是如此。歸經是中草藥性能之一,性味也是中草藥的另一方面的性能,其他還有升降浮沉、補瀉等性能,應該全面掌握它們的性能,才能在治療中更好地運用各種中草藥。這種歸納,對大部分藥物是符合的,但大部分與客觀實際情況並不完全一致,不能作為規律性來認識,`中葯沒有說某一種葯就是固定治一種症狀的。
《本草綱目》:「酸鹹無升,甘辛無降,寒無浮,熱無沉。升者引之以鹹寒,則沉 而直達下焦; 沉者引之以酒,則浮而上至顛頂,....一物之中 有根升梢降,生升熟降,是升降在物,亦在人也」。
中醫以具有偏性的藥物(偏熱、偏寒等)框正人體偏移掉的五行,但是由上面《本草綱目》所敘述得以了解到,為什麼服用中藥必須忌口,例如對中下焦用藥而飲酒,則藥力會被酒力引而上浮以致藥效遺失,服燥脾藥仍食冰品,如同用湯匙杓水出去卻用桶倒水進來,濕氣永遠乾不了,病自然就好不了。
現代生活日益脫離自然,使我們以為我們與自然沒有多大關系,空調,冰箱,讓人陽不得升,脾胃虛寒,夏不能養陽。加上暴飲暴食,貪食生冷,從外面一進來馬上就把空調開到最大,覺得夏天不讓自己熱著,冬天不讓自己冷著才是高級生活。吃反季節的食物,千百萬年與自然協調一致的身體不再和自然協調了,內在紊亂了許多文明病就出現了。
如今的西醫院離不開設備,醫生離不開儀器,醫院和醫生共同組成一個嚴密的大機器。醫務人員的身心緊緊依附著技術,依附著醫院,離開醫院,醫生就什麼也不是,中醫的五行辨症正是西醫所缺少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