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foto1 foto2 foto3 foto4 foto5

現在位置

中藥的炮製在中醫的療效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所謂“炮製”就是藥物拿來以後,通過洗、剪和去除中藥裡毒性的各種方式。

《本草備要》是清朝汪昂所著的關於備藥的書,根據本草綱目而改編。《本草綱目》為明朝的李時珍所著。書中有一千多種藥,每一種藥下有注解及其作用,可以組成的方劑等,非常詳細清楚。《本草備藥》以備藥型的方式寫出,比較簡約、簡要。它包括三百多種藥物,如果加上小的藥物大概五百多種。此書中在藥性總義和藥性種類部份,提到藥物的炮製方法。

藥物炮製的方法中“凡藥火製有四”,就是說用火來炮製的有四種,叫段、煨、炙、炒。“段”就是用火段,“煨”就是把藥物放在火上面去烤一烤,“炙”就是用蜜炒或用其他的各種方式去炒過,“炒”就是乾炒。

“水製有三”,是說用水來製造的有三種,即漬、泡、洗。就是把藥物放在水裡去浸,或者去泡,或者是洗。當然除了水以外,還有酒也可以用作浸泡洗的。

“水火共製”,就是用水也用火的方式來製造的,有蒸的,有煮的。蒸就是隔著水來蒸,煮就是直接放在水裡頭來煮。

現在炮製有的用酒,有的用水。酒製的它可以使這個藥物升提,就是往上帶走。也就是說我們假如要一個藥物走到比較上面的地方,例如頭,或者是上膈、胸上這些地方,那麼就用酒製,因為酒製有升提的作用。

薑製,是用薑來製作。薑製有溫散的作用,因為薑是溫的,是散的、辛溫而散的藥物。鹽來製藥的話可以使藥物走入腎。鹽是鹹的,中醫學認為鹹的能夠軟堅,所以用鹽可以走腎而且軟堅。軟堅就是把一個硬的物質藥物變軟。用醋來製造的話可以注入肝,因為醋是酸的可以走入肝,而且醋是酸,有收斂的作用。

另外,藥物也可以用童便來製。童便就是說12歲以下小男孩的小便,用童便製藥,可以除劣性。而且因為尿是往下跑的,所以能除劣性而且降下。另外還有一種就是用米泔來製,米泔就是洗米水,它有潤的作用,所以米泔製可以去燥性而且中和。另外用乳製,乳就是牛奶、人奶之類的。那麼用乳製可以潤枯生血,因為乳、奶裡邊含蛋白質相當豐富。並且呢,它又有潤的作用,消除藥物的枯燥,潤枯生血。

蜜製,蜜是甜的,可以緩藥性,所以說蜜製甘緩,又甘又緩還可以益元氣,甘緩益元。另外還有就是陳壁土,陳壁土就是古時候人的房子,牆壁糊有的是用米土、泥巴來糊上去作的房子的牆壁,這種牆壁土就叫陳壁土。陳壁土製造藥物,可以使藥物藉這個土氣補中洲。中洲就是脾胃,即消化系統。用面裹麴製,即將藥物用麵粉加了水以後,變成黏黏糊糊的面泥,來裹藥物,然後把它放到發酵,而作成了麴。麴製可以抑製藥物的酷性,如果藥物作用非常強烈,這種酷性就能夠被壓製,而且不傷到上焦也就是上膈的地方。

如果用黑豆甘草湯來製藥,來浸藥的話,則可以解毒。黑豆甘草加在一起就能夠解毒,並且可以令致中和,能夠平和藥物。用羊酥豬脂,羊酥就是羊油,豬脂就是豬油。用羊油豬油來塗藥物然後去燒,可以使得骨骼的藥物,例如虎骨等,很容易滲入骨頭裡去,鹹滲骨容易脆斷,使這個骨類藥物能夠很快被打碎了。去瓤者免脹,有些藥物要去掉它裡頭的瓤。例如,西瓜裡頭的西瓜瓤子。果肉叫果瓤,去瓤者可以免脹,就不會使藥物讓人脹肚子。另外去心者,有些藥物它裡頭有心,例如蓮子、麥冬,把心去掉可以除煩。

為了發揮藥物的特殊作用,中醫使用炮製藥物各種不同的方法。例如治腸胃,有一種藥物是牛胃的抽取物,可以幫助消化纖維或是澱粉之類的東西。如果希望藥物能夠在腸子裡面崩解,這個時候我們就把藥物外面裹一層腸衣,這種藥稱為“腸衣錠”。假如說這個希望藥物在胃裡崩解,就在藥上面裹一層胃衣,就是胃黏膜的分泌物。那麼它就會在胃裡面崩解。有的藥物希望它能夠進入腸胃以後,很快的崩解,那麼就用糖衣就可以了。中國古時候治療不同的病情,有相應不同的炮製藥物的方法。製劑的時候,也用很特殊的方法,例如作丸子,就有水丸子、蜜丸子,或者糯米飯搗碎包丸子或者用朱砂當作丸子的外衣。

中國在很早以前,也就是上千年以前就已經知道製劑的重要性。在《本草綱目》的卷一部份就提到了“藥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煮者,宜酒漬者宜膏煎者,亦有一物兼宜者亦有不可入湯酒者,並隨藥性,不得違越。”意思是說藥物有的可以作丸子,有的可以作散,不同的藥物用不同的方式,而且對於個人吃下去也有不同的作用。陶弘景說,按病有宜服丸、服散、服湯、服酒、服膏煎者,易兼參用以為其製。華陀說病有宜湯宜丸者,宜散者,宜下者,宜吐者,宜汗者。有的藥它可以作丸子,作散作湯。有的吃下去可以往下跑的,有的藥吃了以後要吐出來,有的要發汗的,叫汗吐下三種方式來治病。藥作成湯,湯者可以盪滌臟腑。可以使得五臟六腑很快的被衝激、沖洗下去。能夠盪滌臟腑,開通經絡調和陰陽,湯有這樣的作用。湯藥是盪滌的,是開經絡的,湯藥它速度快。但是速度快盪滌的時候,有時候也會傷到臟腑。丸藥可以“逐風冷,破堅積”,裡頭有堅硬的、積聚的能夠破掉進飲食。藥物作成散,“散可以去風寒,暑濕之邪”。風寒暑濕都適用,也就是說外感的病都可以用散劑來治療,散劑就是用來治療急性的外感病。外感病就是風寒暑濕燥火所感染的病情,也就是流行病,或者是由於細菌、病毒所感染的的病情。例如“銀翹散”就是一個例子,銀翹散就是把藥物,打成比較細一點的藥,煮的時候可以煮的時間很短,讓它很快地能夠煮出藥的作用來,叫作散。現在所作的散多半是粉劑。把藥打成比較粗糙的散,然後煮一煮,煮出裡頭的味道。

中藥有用氣者,有用質者。用氣的煮的時間要短,只要它的香氣。另外一種是要用它的質,藥要煮得很久。如果要讓藥效進入身體的裡面,就要煮的時間很長。所以煮藥有很多方法,不是一概而論。煮補藥一般時間要長,用其質,可以用來治療比較上面的,但是對發散的效果就不見得好了。

有一個方子叫作桂枝湯,古時候它是用嘴咬碎,之後再去煮。讓它被咬碎了以後再煮,煮很短的時間藥物就可以起鍋,就是用其氣而不是用其質,所以煮這種藥物只要香氣大出就可以使用了。假如說要散五臟的結伏開腸利胃,這些都可以用剛才講的散劑。

李杲,也就是李東垣,脾土派的祖師爺,他治療的病情都是治療中焦的病或中土,就是脾胃部位的病。李杲說:“湯者盪也,去大病用之”。是說這湯是盪滌的,能夠很快洗清臟腑裡頭不好的東西。“湯者盪也”,所以這種用來治大病可也,“去大病用之”。“散者散也,去急病用之”,說用散的話呢,有發散的作用,急性病即剛剛得的病,那麼急性病也就是像感冒之類的病,可以用散劑的藥物來治。“丸者緩也”,是說丸是緩的,是慢的,有舒緩而治之也,病是一種慢性的,我們吃了以後可以舒緩這個病情。

另外他又提到藥物要用咬,咬碎有它的作用,例如桂枝湯,裡頭的桂枝、芍藥甘草、生薑、大棗這些東西,把它給咬碎,他說這是“古製也”,是古時候的一種方法。“古無鐵刃”古時候沒有鐵沒有刀,沒有鐵刃。“以口咬細,煎汁飲之”,用嘴巴來把它給咬碎,咬碎了以後去煮,煮成湯來喝,“則易生易散”,這種藥物可以生可以散,生就是往上跑散就是發散、發汗。凡治這種病情,就是跑到要治比較高的地方的病,要加酒來煎,要用酒來煎。假如要去病情的濕氣的話,要用生薑來治。補元氣就用大棗,發散風寒就要用蔥白。“去膈上痰”,膈就是橫膈,膈上之痰就要用蜜。“細末者不循經絡”,假如把藥打成細末,製成散劑,它就不走經絡,只能“去胸中以及臟腑之積”。“氣味厚者用白湯調”,假如藥物氣味很強很厚,則用白開水來配一配喝下去。假如氣味比較薄,也就是氣味不很強的,則“煎之和渣服”,就是把它煮一煮而且還要把它連滓子一起喝下去了。

治上焦則用稠麵糊、面泥來把藥物糊起來作成藥丸子,因為這種麵糊比較難被化開,所以可以留在腸胃裡面時間久一點,而用於治下部之病其丸極大,並且要把它給打光,那就不容易融化,留在腸胃裡的時間就更久一些。治中焦者次之,治上焦者就極小。治療下焦的要用很大藥丸子,治療中焦就小一點,治療上焦的藥丸就要更小了。

中國古時候製藥非常講究,可見中國古老的醫學的發展程度已經是非常先進的了。

杏林漫步文章皆轉載自杏林漫步網站,更多文章可前往該站點閱。

站長的其他建置

誰在線上

目前有 88 訪客 以及 沒有會員 在線上

訪客數量

文章瀏覽點擊數
263298

Copyright c 2025 資訊補給站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