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foto1 foto2 foto3 foto4 foto5

現在位置

《雷公炮灸論》一書。書中記載了蒸、煮、炒、焙、炙、炮、煅、飛等常用炮製方法。

火制:炮、煅、焙、炙、炒也。
水火共制:蒸、煮也。
水制:

 炮治的目的
1.改變藥物的藥性

中醫學對於中藥的應用有一套獨立的理論,對藥物的炮製也是這一套理論的組成部分之一,在中醫學理論指導下的中藥炮製可以轉變原料藥物的某些中醫學性質,滿足臨床應用的要求

2.改變藥物的性味
根據中醫學理論,藥物的性味,也就是四氣五味是臨床應用的依據,炮製的過程可以改編藥物的性味,從而改變藥物在臨床應用過程中的作用。例如何首烏性微溫,味澀苦,有潤腸通便的功效,經過酒制之後成為制首烏性溫味甘,成為一味滋補強壯的藥物。

3.改變藥物的作用趨勢
中醫學理論認為藥物在人體內的作用有著一定的趨勢,即所謂升降浮沉,不同的藥物作用趨勢也不同,涌吐者為升,瀉下者為降,解表者為浮,降逆者為沉。炮製的過程會改變藥物的作用趨勢,如大黃主沉降,有瀉下的功效,經過酒制之後,稱為酒大黃藥性借酒力上行,主升,成為清頭目火的藥物。

4.改變藥物的歸經
中醫學理論將藥物對特定器官的選擇性作用稱為藥物的歸經,在炮製過程中,通過改變藥物的味,可以改變藥物的歸經,其理論基礎是中醫學中的五味歸經理論,這一理論認為酸入肝經,苦入心經,甘入脾經,辛入肺經,咸入腎經,在炮製的具體實踐中,有「醋製入肝,鹽走腎,甘緩益元」的說法

5.緩和藥性
一些藥物作用強烈,臨床應用過程中會帶來一定的副作用,通過炮製可以矯正和緩和藥性。例如麻黃是一味辛散解表的藥物,但因為藥性劇烈並不適宜體弱者使用,經過炮製的炙麻黃可以緩解麻黃的藥性 。

6.增強藥物的療效
炮製的另外一個作用是增強藥物的療效。

炮治的功效:
酒製升提。
薑製溫散。
鹽製走腎而軟堅。
醋製入肝而收斂。
童便製除劣性而降下。
米泔製去燥性而和中。
乳製潤枯生血。
蜜製甘緩益元。
陳壁土製借土氣以補中州。
面裹曲製抑酷性勿傷上膈。
黑豆甘草湯製並解毒致令平和。
羊酥豬脂塗燒鹹滲骨容易脆斷。
去心者免脹,去心者除煩。
此製治各有所宜也。

站長的其他建置

誰在線上

目前有 112 訪客 以及 沒有會員 在線上

訪客數量

文章瀏覽點擊數
263319

Copyright c 2025 資訊補給站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