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在中國醫學史上,對仲景方較有研究且整理得較有條理系統的前賢,除了王叔和先生還有兩位。其一是明朝的柯琴(又名柯韻伯)先生,另一位是明朝的徐靈胎先生,又名徐大椿。
柯琴先生將《傷寒論》研究並整理成《傷寒來蘇集》。「蘇」應與「疏」同義,意指說明與解釋,所以《傷寒來蘇集》的第一部分,是針對《傷寒論》原條文逐一解釋說明。第二部分〈論翼〉,是柯琴先生本身學術思想的重點,也就是柯琴先生對《傷寒論》的看法,內容包含六經病解,而最精彩的內容是「製方大法」,讀完製方大法幾乎就已讀完《傷寒論》。第三部分〈附翼〉是柯琴先生將傷寒百餘方,從桂枝湯開始逐一解說,因為內容豐富,也就被清朝宮廷御醫吳謙先生編纂之《醫宗金鑑》收錄傷寒方義四十餘方在集注部分。
另一位明朝的徐靈胎先生,將《傷寒論》分為十二大類,例如桂枝湯系列、麻黃湯系列、白虎湯系列、承氣湯系列、梔子豉湯系列......,稱為《傷寒約方》。這本《傷寒約方》被民國初年姜佐景先生納入《傷寒論精簡讀本》一書內,姜佐景先生屬近代人物,1970年左右往生。
要談仲景方,應該從《內經》的七方談起。柯琴先生的《傷寒來蘇集‧傷寒論翼》最後一篇,就是談伸景的製方大法,完全符合《內經》精神。《內經》的七方就是大、小、奇、偶、複、緩、急。有所謂的大方、小方。大方如大青龍湯、小青龍湯,大承氣湯、小承氣湯,大柴胡湯、小柴胡湯,大建中湯、小建中湯,大陷胸湯、小陷胸湯,就是所謂的大小。我們所舉的方劑都出自《傷寒論》,唯一的例外是大建中湯。
至於大小的區分,如照柯琴的意見是以組成藥味多、用藥劑量比較重的為大。但往往並不全然,如大青龍湯七味、小青龍湯八味,大承氣湯四味、小承氣湯三味,大建中湯四味、小建中湯六味,所以不拘藥味。而劑量也未必,例如大小承氣湯的大黃就等量,只是大承氣湯的厚朴用八兩,小承氣湯的厚朴用二兩,大承氣的枳實用五枚,小承氣湯枳實三枚,有些符合柯琴所說,有些又並非如此。
奇方與偶方意思是指組成藥味單數稱奇方,偶數的稱偶方。單一味藥是奇方,甘草湯即是,小柴胡湯七味、四逆湯三味、桂枝湯五味,組成都是單數,稱為奇方。偶數如芍藥甘草湯、甘草乾薑湯、桔梗湯都是二味,麻黃湯四味、麻杏甘石湯四味,就是偶方。不過,桂枝湯五味稱奇方,麻黃湯四味稱偶方。桂枝湯組成是五味稱奇方沒錯,但從劑量上又不盡然,如桂枝三兩、芍藥三兩、甘草三兩、生薑三兩氣加起來共十二兩,,加紅棗十二枚,所顯示的都是偶數,不妨稱為偶方。麻黃湯稱偶方,但麻黃用三兩、桂枝二兩、甘草一兩,合計六兩,杏仁用七十枚,呈現出偶數,也代表了奇偶的數據,稱偶方不在話下。如藥味加起來雖然偶數,但劑量卻奇數可稱奇方,如苓桂朮甘湯的茯苓四兩、桂枝三兩、白朮二兩、甘草二兩,四味藥劑量十一,稱奇方未嘗不可。所以有時可以總組成藥味的單數偶數為奇方偶方,也可從劑量輕重區分。
古代的藥房,會在藥櫃上擺著一具大算盤,除供算帳外,就是給醫師加減藥味劑量所用,畢竟藥味劑量一多或雜,仰賴心算難免錯誤,需要靠算盤總計,控制藥的劑量。
奇方偶方的內涵是如此,其實《內經》告訴找們:奇之不去則偶之,偶之不去則奇之。我們要善於變化,可以隨病情發展用奇方或偶方,不必拘泥。
複方是指甲方+乙方、甲方+乙方+丙方,或甲方+乙方+丙方+丁方等,可用一方以上治病。例如桂枝湯服後要啜熱稀粥,而熱稀粥也是一個處方,治餓病,這就是複方。桂枝湯可與麻黃湯合方,演變出桂麻各半湯、桂二麻一湯、桂二越婢一湯、葛根湯、大小青龍湯,全部都是桂麻合方。桂枝湯可與柴胡湯合方,演變出柴胡桂枝湯、柴胡桂枝乾薑湯。小柴胡湯可與承氣湯合方,演變出大柴胡湯、柴胡加芒硝湯及柴胡龍骨牡蠣湯。桂枝湯也可和承氣湯合方,演變成桂枝加芍藥湯、桂枝加芍藥大黃湯。桂枝湯的變方合方在《傷寒論》較少,《金匱要略》較多,如薯蕷丸、溫經湯,其中溫經湯合方最多,是由桂枝湯去棗,四物湯去熟地,麥門冬湯去棗、粳米,吳茱萸湯去棗加牡丹皮、阿膠。諸如此類,方與方合,即稱為複方。
緩方即是劑量較少,如麻桂各半、桂二麻一、桂二越婢一等方,都是桂枝湯麻黃湯的變方,例如桂枝湯的桂枝用三兩,緩方之類的劑量幾乎減少一半。如麻桂各半的桂枝十六銖,即不到一兩(二十四銖為一兩),芍藥、生薑、甘草都只一兩,尤其桂二越婢一的桂枝、芍藥、甘草、大棗劑量只用十八銖,從劑量上就知道作用緩和。另外小建中湯不但藥量較緩和,且有補養作用。又緩方亦指臨床療效和緩。
急方通常劑量較重或多,藥效快又明顯。我們可以大承氣湯、小承氣湯、調胃承氣湯比較,大承氣湯勢急,小承氣湯、調胃承氣湯則勢緩。大柴胡湯有大黃治急症,治實證;小柴胡湯藥效就緩,治虛證。大青龍湯有石膏,退熱就快;但小青龍湯就治緩症。大建中湯有蜀椒、乾薑,溫中就快;但小建中湯就是補養而緩。所以大柴胡湯、大承氣湯、大青龍湯、大陷胸湯都屬於急方;反之,小柴胡湯、小承氣湯、小青龍湯、小陷胸湯藥效緩,故屬於緩方。也就是說,內有一、二味性較烈藥效快的就是急方,同一病症雖用「小」但有補養作用,就是緩方。
我們也可從方劑分類之「處方用藥」「建議處方」「成方」區分緩急,凡「處方用藥」是指須經醫師處方才可用,如十棗湯、抵當湯等。「建議處方」則須經醫師或藥師指示者,如大承氣湯、大陷胸湯、大青龍湯等。「成方」如逍遙散、四物湯、小建中湯、麥門冬湯、四君子湯等。這些藥緩,所以西藥師爭取將成方上架以增商機,但商機是商機,中醫藥界的權益也應考量。
我們在介紹方劑之前,先說明仲景方的組成運用,目的是希望遣方用藥;,要以《內經》為基礎,再臨證參酌,靈活運用。今後談方劑,我也曾儘量引述《內經》,以提昇醫者素質水準,並避免對《內經》產生模糊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