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出處】
《傷寒論‧陽明病篇》第180條:「傷寒七、八日,身黃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滿者,茵陳蒿湯主之。」
第185條:「陽明病,發熱汗出,此為熱越,不能發黃也。但頭汗出,身無汗,劑頸而還,小便不利,渴飲水漿者,此為瘀熱在裡,身必發黃,茵陳蒿湯主之。」
【組成】
茵陳蒿六兩、槴子十四枚、大黃三兩去皮。先煮茵陳蒿,再煮槴子、大黃。
概說
本方出自〈陽明病篇〉,有兩條文句,第185條原條文:「陽明病,發熱汗出,此為熱越,不能發黃也。但頭汗出,身無汗,劑頸而還,小便不利,渴飲水漿者,此為瘀熱在裡,身必發黃,茵陳蒿湯主之。」陽明病如果發熱、發燒,應會透過皮膚的毛細孔排汗散熱,這就是「熱越」。因為透過毛細孔散熟,就不會影響肝膽系統而出現「黃疸」。但是發熱時,只有頭部頸部出汗,身體卻不出汗,稱為「劑頸而還」。發熱只有頭頸流汗,小便不利又一直喝水,造成水液在體內分布不均,內熱不能發散,就是《黃帝內經》所謂的「濕瘀熱鬱,黃疸生焉!」出現黃疸,用茵陳蒿湯治療。尤其急性實證為疾黃,有稱急黃,相當於現代醫學的「猛爆型肝炎」。
另180條原條文:「傷寒七、八日,身黃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滿者,茵陳蒿湯主之。」傷寒熱病七、八日是指病的週期,也許是實際天數的七、八天,或許是七、八個星期,在臨床上時常見到,因為臨床上看過感冒拖上兩個月的多不勝數。身黃如橘子色,是呼應前條小便不利,腹部腫脹,內熱濕鬱互結,身體黃如橘子色。本條文正可提供我們辨證論治的依據。後代朱丹溪把身黃如橘子色歸納為陽黃,如果臉部、皮膚暗沉色則為陰黃。陽黃為實證,陰黃為虛證。
陽黃要用茵陳蒿湯,陰黃可考慮用茵陳五苓散或茵陳理中湯及茵陳四逆湯。一位住北投大業路楊姓小嬰孩,出生即罹患黃疸,且一天腹瀉廿次。我們給茵陳五苓散服後,腹瀉很快就改善,黃疸也退了。我弟弟的老二在婦科診所出生,黃疸指數偏高,該診所不讓小朋友出院。但我弟弟堅持要辦出院,院方要求他寫切結一書,以劃清責任。回來服了茵陳五苓散,黃疸很快消退,現在已身高一百八十公分,讀大學了。
主治病症
1.急性黃疸(猛爆型肝炎)
有位將軍夫人羅女士,非常熱心公益,擔任慈濟義工,到處奔波助人。有年夏天炎熱,勞累過度又飲食不當,罹患猛爆型肝炎,送某大醫院急診、並會診中醫婦科內科主任之後,住加護病房,發病危通知。羅女士的姪女全家都是我的病患,知道姑姑病危,非常關心。西醫對猛爆型肝炎又無特效藥,於是來找我幫忙診治。經我了解狀況後,用茵陳蒿湯加金錢草、白茅根、天花粉之下,再加我對猛爆型肝炎常用的熊膽,每次二分,一天一三至三次,服下後,指數很明顯下降。
還有一位在某大醫院治療一個多月沒有改善的羅小姐,來診時黃疸指數11(正常值為1.2),服三天藥降為8,再三天降為4,兩週後恢復到2。另一位苗栗頭份的男士,在醫院時指數18,我用茵陳蒿湯加熊膽,兩星期後指數降到接近正常值。
通常黃疸指數高的患者,尿呈咖啡色或像隔夜的茶色,所以「小便不利」是指小便少,還要看尿的顏色,如嚴重的,皮膚、眼白、指甲都會出現明顯黃疸色。有一年輕男子,退伍參加親友婚禮,由於飲食不小心,出現急黃症,在中壢某醫院住了三天,無絲毫進展。轉台北某大醫院三天,再轉院。家屬請我到醫院看診,發現全身黃疸,我以茵陳蒿湯加味治療,症狀緩解。後來由於治療中斷,我又未曾做後續追蹤,病情發展如何不得而知。
除了從小便不利、尿色辨症外,還可從大便辨證。黃疸指數高,大便呈灰白色,口苦,腹部有膨脹反應。我們從臨床看到黃疸症狀及病情發展經驗,不得不佩服仲景先生的臨床經驗。《金匱要略》十六章〈黃疸病篇〉,特別提到黃疸治療療程以十八日為期,即黃金治療時磯,「治十日以上為難治」,十八日已超過十日,此時容易轉變成慢性肝膽病。
茵陳蒿湯中有槴子、大黃,由於大黃會刺激腸管而復瀉,所以以前不是在緊急狀態下,通常我不太用。後來發現有重劑的茵陳蒿,產生很好的相乘效果與制衡作用,我就放心使用。
2.濕困身重,食慾不振
茵陳是菊科植物,「陳」是指如每年不重新栽種,由舊根冒新芽,就是陳年物質,故名陳」。菊花每年如不重新栽種,開的花會是小小朵。菊科植物有清熱解毒作用,茵陳有利濕清熱作用。鄉下老媽媽憑代代相傳的經驗,到了夏天很多人會食慾不振,精神疲勞倦怠,媽媽就到藥店花十元買茵陳煮水全家飲用。因為茵陳可促進膽汁分泌,膽汁分泌可促進胃液分泌,胃液又可促進消化?分解而食慾大開。
如茵陳加白茅根,可增強利尿作用,達到利濕效果。加槴子,就如汪昂先生在《本草備要》所言:「使人體水份曲曲而下行,清瀉三焦」,達到消炎作用。大黃讓食物糟粕透過通利大便,讓濕瘀熱鬱透過大腸下行,肝、膽濕熱獲疏暢,三焦通利,病自癒。
3.膽囊發炎
本方加川楝子行氣、金錢草利尿化石、雞內金消石、白茅根消炎,而緩解病情。痛加烏藥、延胡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