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作者﹕胡乃文
明朝名醫孫一奎使用韭菜治“陰挺”,也就是子宮脫垂。因為只是運用了一個很便宜的處方,而治好了需要用許多帖高貴藥材的湯方,用治陰挺的韭菜方就被稱為“賽百帖人參湯”。
韭菜在中醫學上,認為它入肝,是為“肝之菜”。能入血分而行氣,歸於心又益胃氣,且助腎氣、補陽氣。可以除胃熱,也就是去除胃火而充實肺氣;又能散瘀血,驅逐停而不動的痰;可以解毒,例如藥毒、食毒、狂犬毒、蛇虫毒,倒是滿好的一個藥物。可是多食韭菜又因其有毒性而令人昏神,非得注意不可。另外韭菜也忌蜜和牛肉,所以不可以跟蜜或跟牛肉一同吃。現在常常看到小菜館子的食譜中就有“韭菜炒牛肉”,其實是不太好的。
韭菜飽含纖維,有時小孩子不小心吞入銅錢,可以吃入韭菜,韭菜又長又韌的纖維非常的多,會包住銅錢,通過排便的過程就排出來了。韭菜的種籽叫“韭子”,有補腎以及補命門之功。韭子同桑螵蛸─螳螂的卵,可以治腎、命門之病,補腎陽。以韭子燒煙可以薰牙虫,治療蛀牙,古人認為蛀牙是一種叫“牙虫”的引起的。
蔥,是我們最常使用的一種葷菜類,尤其北方人,如山東,蔥常跟大餅等面食一起吃。蔥是中空的,象肺的樣子,中醫學上叫它做“肺之菜”,它入肺經,能發汗解肌,又通上下,有一個處方叫“蔥豉湯”,以蔥加豆豉煮在一起,喝下可以發汗,治療感冒的初期症狀。蔥可以治療傷寒型的感冒頭痛,可以治因為天候不正常所致的流行病,發熱甚而狂的狀況。可以治療由於陰毒而造成的腹痛;也可以通氣,氣通了血就活了,所以能治血病象吐血、鼻衄血;還可以治療大便出血,或因痢疾而出血;又可以治療因為身體受到了衝擊而折斷的出血;還有乳腺潰爛之類的毛病,以及由於風而致的“風痺”,又叫“行痺”,會游走的一種風濕痛。並且它可以通乳、可以安胎,因為它有通氣之功。蔥還可以解毒,可用於治療藥毒,也能治魚肉毒、蚯蚓毒還有瘋犬毒,瘋犬就是狂犬。蔥因為是任何人都可以吃,諸物皆宜,所以它又叫做“菜伯”、“和事草”。使用的時候,一般是取蔥白這一段,並且最好是連著蔥須一起用,但是也有的時候,偶然可以使用蔥青的部分,也就是蔥管。
我在臨床上,常常使用連須的蔥白,再加一個常用的叫做“荸薺”的菜入藥用治結石。荸薺在台灣也叫它“馬蹄”。荸薺可以被用來刻銅印,古時候的人喜歡刻印,用荸薺塗在銅印上頭,銅就軟了,可以在上面刻字,可知荸薺有軟銅的作用。也可以用來使很多堅硬的東西變軟,它可用以治結石,如膽結石、腎結石、膀胱結石或者輸尿管結石,也就是所謂的尿路結石,就是利用這個“軟堅”的作用。蔥不可以同蜜食,有毒。另外,蔥跟棗,會令人生病。另外,《百一方》中有蔥的一個處方,記載了患多痔者可以先用一種水果類的藥物-木鱉-煎湯薰洗,就是用煎出的熱氣薰蒸,然後再用那個湯來洗;之後再用“青蔥涎”─蔥切斷以後裡頭會流一些涎,調和蜂蜜,敷在痔瘡上,覺得其涼如水。另外有一個方子叫“獨行方”,說水腫之類的病,水病腳腫,水病足腫,可以煎湯漬之,就是用蔥湯浸洗,一天三、五次很好。浸泡蔥湯還可以利水氣,在清朝有一本書叫做《醫宗金監》,書中有一部叫《雜病心法》,記載令患水腫的病人坐在儲滿蔥白湯的水盆裡,可以利尿。方法是當在沖泡的時候,如果有便意時,就直接在澡盆裡面把尿排出就好。
大蒜也是很多人喜歡吃的一種葷菜類,入藥能夠解毒;因為有解毒作用,針灸上用之做解毒的灸法:把“獨頭蒜”切成片以後,用針在蒜片上面紮上幾個洞,然後用艾草放在上面灸,這叫“隔蒜灸”。這樣子可以拔出這一個病處的膿,也可以解這個病處的毒。它還可用以和地漿水同服治療中暑不醒;搗爛了的蒜貼在腳心,可以引熱下行而治鼻衄,就是鼻流血不止;能治“關格不通”,就是大便小便不通。搗爛了的蒜,放在肛門裡頭,可以治療所謂的“幽門不通”也就是生了吃下東西就吐的病情。
另外因為這個藥的氣味薰臭,如果生吃得多了可能會生痰動火,損害眼睛,又令人神氣昏,不可以多吃,也會散氣耗血。在《本草備要》裡頭,記載了一件事情,說“五葷”皆然,所謂的五葷就是葷菜,所有的葷菜都是,但道家五葷跟佛家講的不一樣,五葷就是大蒜、小蒜、興渠、慈蔥、茖蔥。這五葷都會令人損目昏神,散氣耗血,所以盡量少用。佛教有部《`楞嚴經》,裡面記載,五葷熟食發淫,起色心,生啖增憒,容易發脾氣,也是叫人最好不要吃。
再有一種可以入藥的葷菜叫做“薤”,薤又叫做“藠子”有的人叫它“薙頭”,做早餐的醬菜有時也可見到薤。薤能散不好的血、生肌肉,調中氣、助陽氣,並且可以瀉下焦大腸的氣滯,又主治“瀉痢、下重”,就是瀉肚子、痢疾,可是肛門緊閉,排不出來。還有胸部的血液流通不良,以至於刺痛且連到背部痛,甚至於喘,又叫“胸痺”,在中醫藥有個方子名叫“瓜蔞薤白湯”可治。並且它可以安胎、可以利產。如果切開流出的汁可以塗湯火傷,《肘後方》有搗薤用蜜調塗湯火傷的用法。可是服用薤要忌牛肉。薤還可以用來治療某些人因到墳地、廟宇或殯儀館受到邪氣影響而發生休克的“中惡猝死”症,用薤汁或韭汁灌到病人鼻子裡頭可以治療。
杏林漫步文章皆轉載自杏林漫步網站,更多文章可前往該站點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