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foto1 foto2 foto3 foto4 foto5

現在位置

扶陽離不開溫熱藥,而溫熱藥中首當其衝的就是附子。附子這味藥是公認的扶陽第一藥物。

明·虞摶說:“附子稟雄壯之質,有斬關奪將之氣”。附子這味藥力量很大,有斬關奪將的氣勢。“能引補氣藥行十二經,以追複失散之元陽”。能夠引補氣 的藥,走行十二經,使失散在這些經的元陽統統回歸本位,也就是使陽不失其所。這裏談到了很重要得問題,陽氣沒了,陽氣跑到哪里去了呢?所以亡陽,不是沒有 陽,如果沒有陽,那就沒有迴旋的餘地了,就註定要死了。這個亡不是滅亡的“亡”,而是走失掉了,但還可以找回來。找回來了為了不讓他再跑掉,所以要補牢。 附子就可以幫助把這個亡失掉的陽找回來。我們看虞摶的這句話已經講到點子上了,回陽是什麼意思呢?就是這個意思,救逆是什麼意思呢?就是這個意思,清代陳 修園《神農本草經讀》附子條下雲:“味辛氣溫,火性迅發,無所不到,故為回陽救逆第一品藥。”虞摶之“通行十二經”,即此之“無所不到”,虞摶之“追複失 散之元陽”,即此之“回陽救逆”也。先賢後賢,其對附子的妙用,已囊括無餘了。“引不學藥血分,以滋補不足之真陰”,只要配伍得當,他又可以補血,助血 分,滋養不足之真陰。所以附子不但可以補陽,還有助於真陰。引發散藥開腠理,以驅逐在表之風寒,所以他可以配麻桂,也可以配細辛。“陰溫暖藥達下焦,以祛 除在裏之濕冷”,所以他又可以跟姜術諸溫裏藥相伍,以祛在裏之濕寒。而盧氏對附子的認識更是簡明扼要,謂“附子暖命門而破陰霾,堪稱扶陽第一要藥。”

以上是前人對附子的一些認識。附子為什麼具有這樣的功用?為什麼他能成為扶陽的第一品藥?這個是有原因的。大家要充分的認識到這個原因,必須對附子 的來龍去脈有所瞭解。附子怎麼種的,怎麼收的,怎麼炮製?大家知道藥材講究道地,那附子的道在哪里呢?附子的地在哪里呀?附子的地就在四川,更具體一點就 在四川的江油。產在這個地方的附子才叫的“地”藥材。為什麼“姜附”先生出在四川?為什麼“火神”出在四川?為什麼扶陽學派要從這裏發源?這些看起來是偶 然地東西,其實是需要認真思考的,這恐怕叫做得天獨厚,或這是得地獨厚。因為扶陽“第一藥”,也就是“火神”所用的一個最重要的一個藥就是在這裏產植的。 那麼附子的道呢?這個道就是講附子的種收。附子移苗的時間是冬至,收成的時間是夏至。大家知道冬至到夏至是一個什麼概念呢?冬至是一陽生,一陽來夏之際, 冬至到夏至這個階段是陽氣漸長,陰氣漸消,完全體現了“以火立極”、“以火消陰”的真義。附子的種收正是稟受了這樣一個“立極之氣”,所以附子的溫熱不是 憑空來得,他作為扶陽的第一要藥也不是憑空來得。這跟天道的運行有決定的關係。而附子為什麼非要在江油這個地方才算是得地呢?大家可以思考。四川江油位處 西南,是坤土最厚的地方,而土是能夠藏火的,就是能夠完完全全把天道所給的陽氣,聚集到附子裏面,從而使附子有這樣一個雄厚的熱量。這是我們從藥物的角度 對附子的一個大致瞭解。

大家都知道張仲景用附子的方子很多,有的方子是用生附子,但也有用炮附子的。瞭解附子的炮製,對我們認識附子是很有好處的,現在附子基本都是制附 子,很少有用生附子的機會了。那麼古法是怎麼炮製的呢?四川有一個地方叫自貢,也叫鹽都,產鹽的地方。過去,取鹽就像是打井鑽石油一樣,把原鹽從井裏抽上 來,然後用鍋來熬制,熬制的結果是分成兩個東西。那兩個呢?一個叫鹽,一個叫膽巴。兩個東西分出來了,鹽是屬於陽的

膽巴就是屬於陰的。四川人喜歡吃豆花,那麼豆花是用什麼點成的呢?就用膽巴水。如果豆漿熬了以後不放膽巴,它就始終是水,一將膽巴放進去,豆花就成 形了。《黃帝內經》“陽化氣,陰成形”。生活中的這些東西我們不能熟視無睹,為什麼這個放下去,它的形就出來了?這就是“陽化氣,陰成形”。那麼附子為什 麼要用這個法去制呢?也是很有意思的。這樣一個純陽的東西,要用一個至陰的東西來制,所以陰陽這個東西很是奧妙,古人怎麼就能想到這個上面去,我們可以 嗎?恐怕是八輩子也想不到這個上面來。所以,對於古人的很多東西,惟有讚歎,惟有恭恭敬敬地去學習,去體悟,去信守奉行。這是附子在炮製法上用到的東西, 瞭解這些可能有助於我們更深地去認識附子的性味功用。附子的炮製,過去要九蒸九浸,蒸了以後用膽巴水泡,泡了以後用長流水沖洗,現在沒有了,現在的制法不 是這種制法,這對於附子的功用是有很大影響的。

下面談一談附子的毒性問題,現在大家最擔心的就是它的毒性,那麼我們怎麼來看待這個問題?毒是什麼?古人怎麼去認識這個毒?我們從《素問·異法方宜 論》可以看到:“故毒藥者,亦從西方來。”為什麼毒藥從西方來?以毒藥多辛味也。我們看一看有毒的藥,它們的味多數為辛味,這就知道《內經》講“從西方 來”是講的這個因素,而不一定是地域上的西方。附子辛熱,半夏辛熱,半夏辛平,吳萸也是辛味,包括最厲害的砒霜,也是辛熱。也就是說多數有毒的藥,味都是 辛。再看《周禮·天官醫師》曰:“掌醫之政令,聚毒藥以供醫事。”古時候的醫師是做什麼事的呢?是聚毒藥以供醫事的。這說明古人對藥的毒性問題是有明確認 識的。老百姓也講是藥三分毒。所以我們不要光盯著附子,我們所用的都是毒藥,用得好就治病,用不好就害人,沒有中間的路可走。另外,《周易》在師掛裏面講 “以此毒天下而民從之”。對這個“毒”我們就要活看了,這個“毒”不是毒藥的毒,而是另外一個“毒”,是督導的“督”。為什麼附子能夠引補氣藥入十二經, 追複失散的元陽;有能夠與補血藥修補真陰;又能夠與發散藥驅除腠理的寒;又能夠與溫熱藥溫補下元等等。這些都與它的“毒”性相關。我們再看陳修園著的《神 農本草經讀》,他談到:“凡物性之偏處則毒,偏而至無可加處則大毒。”這句話可謂畫龍點睛之句,物性的偏寒、偏溫、偏熱、偏涼,這叫毒。偏得小的是小毒, 偏至無可加處是大毒。由此我們也就知道,為什麼附子是回陽的第一品藥,為什麼附子是救命的第一要藥,就是因為它有大毒,因為它偏到了無可加處。大家可以思 考一下生命的問題,健康與疾病的問題,對於一個人來說,從健康到疾病是一種偏,而從生到死,是不是一種無可加處的大偏呢?人在將死的時候,再偏一步,在前 走一步就是鬼門關了。所以生死是人生最大的偏。人從正常的生到接近死的狀態,可謂是偏到極處了,怎麼樣把這個偏到極處的狀態拉回來?也就是怎麼樣“起死回 生”呢?惟一的方法是用一個同樣具有極偏之性的,但是方向相反的東西,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將這個極偏的狀態拉回到正常的生命態。這種生命態,《內經》就稱之 為“平 ”。所以《內經》治病講究“以平為期”。治療好不好,痊癒沒有,怎麼斷定呢?就看它平不平。由此可見,附子的這個偏性,這個毒,正是它救命回陽之所在。為 什麼大米回不了陽?大米它不偏,它平。為什麼茯苓沒有這個作用呢?茯苓也是甘平。所以對附子的毒性我們要很好的加以應用。我們用附子,用在什麼地方,目的 是什麼,要搞清楚。有時候就是要用它的偏性,比如寒證就是一個偏,就必須要用熱藥,這個是必須認識的。我們這樣認識附子的毒性以後,對附子的應用,也就不 會心存疑惑,或者心存恐懼了。剛剛我們談到附子的炮製,現在附子的炮製非常令人沮喪,已經不像過去那樣用蒸法,蒸是不跟水接觸,它就不會水解。現在附子的 炮製是直接用水煮,它已經煮過幾道了,才成為我們見到的附子,所以附子的偏性、附子的功效實際上已經大大的打折扣,它的“毒性”已經很小了。

附子的另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煎煮方法。按照《傷寒論》用附子,都沒有先煎,山西的李可老中醫,也不取先煎。但是我的用法是一律先煎,就是附片先煎兩 小時,這兩個小時是從煮開後計時,兩小時以後用筷子夾起附片嘗一嘗,不麻嘴了,就可以放其他藥,一般再煎半小時就可以了。水要一次性加夠,病人實在掌握不 了火候,水少了,怎麼辦?一定要加開水,這是頭煎。第二煎也是開後半個小時,第三煎同第二煎。一般將三道藥混合起來分三次服,但一定要溫服。這個是煎煮的 方法。

附子的運用除了把握上面這些,忌口也是保證療效的一個不可少的因素,按照盧門的規矩,服溫熱藥一定是要忌口,忌口有兩方面,(1),絕對禁忌生冷寒 涼,因為附子類藥物是扶陽的,所以一切損陽的因素都要把它拿掉,這才能保證療效;另一個方面就是要忌辛燥,為什麼辛溫扶陽還要忌辛燥呢?這一點也許不容易 理解。這裏做個比喻,附子等辛溫扶陽就像汽油一樣,它就是動力之源。但是如果你吃了辛燥的東西、煎炒的東西,那就像丟了一個火星到油裏面,油馬上就會燃起 來,就會引起上火,所以辛燥的也要忌。

附子是一味扶陽藥,一般是冬至的時候移苗,夏至收,都是在陽局裏面。為了使附子進入人體發揮扶陽的作用,就用一個純陰的東西去制它,否則它很難進入 這個臭皮囊發揮作用。所以它要用膽巴水來炮製。膽巴水是什麼呢?我們讀《老子》第一章“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就是指的這個東西。就是從鹽井裏面 挖出來的這個東西,經過熬制以後,就變成鹽和膽,鹽是陽,膽是陰,所以他用這個來制約附子。但是現在的炮製,因為利益的驅使,不按照古法去做,一方面是為 了“安全”,膽巴水放得過重,另一方面也不能夠像過去那樣,浸泡規定的時間,然後在長流水裏面沖洗。所以現在的附子問題很嚴重。膽巴水性大寒,是純陰之 物。一個是純陽之物,一個是純陰之物,膽水如果太重,那麼大家可以想想,這個時候你的量變能不能夠達到質變呢?要質變恐怕也會使其他的質變。大家都知道, 現在的附子很鹹,本來用附子是想扶陽,最後純陰的膽巴水倒把你的陽給傷掉了。

還有一個就是用大劑量辛溫扶陽藥和小劑量辛溫扶陽藥的問題,是否大的就不會出問題,小的就會出問題呢?我看任何事情都不是絕對的。在這個問題上,山 西李可老中醫的經驗是值得重視的。舉個例子,大的石頭甩出去往往只有一個落腳點,小的石頭甩出去落腳點就多了。就像打水漂一樣,大的石頭丟出去,咚的一下 就沉到水底去了,小的呢?小的就可以打起很多的水漂。這是最簡單的道理,我想大家應該能夠明白。為什麼用輕量的附子有時會“上火”?而用比較大量的附子, 比如 60g、70g ,這個“火”反而下去了呢?中醫是講悟性的,如果你的悟性好,成為一個真正的名醫並不困難。現在的“名醫”太多,當然這也是好事,但是我希望各位做真正的 名醫,真正的大家!只有這樣中醫才會有發展,只有這樣中醫才會成為主角。

最後簡單談一談四逆湯。四逆湯是扶陽的第一要方,在《傷寒論》中應用廣泛,從太陽篇開始,直到三陰都在運用。四逆湯,在張仲景那裏被定義為一個救裏的主方。所以《傷寒論》有不少條文談到“救表宜桂枝湯,救裏宜四逆湯”。病到裏了,危及生命了,很重要的一個方就是用四逆湯。

那麼四逆湯為什麼叫“四逆”,大家都知道,病到少陰的時候,陽氣要亡失的時候,都有一個表現,就是四逆,也就是四肢冷。那麼,是不是四逆湯的四逆就 是指的四肢冷,而必須有四肢冷才能用四逆湯呢?這就不能作如此論了。因為有的四逆證並沒有四肢冷,有的還會有發熱,像通脈四逆湯證就是“身反不惡寒”,也 就是身發熱。所以這個四逆不僅僅是講手足的逆冷,這一點我們要有認識。“四”我們可以理解為四肢、手足,但不僅僅是這樣,由四肢我們想到,四肢稟氣於胃, 脾又主四肢,所以它與脾胃有直接的關係。那麼,“逆”是什麼意思呢?我們看《素問平人氣象論》裏講:“平人之常氣稟於胃,胃者,平人之常氣也。人無胃氣曰 逆,逆者死。”所以什麼叫做“逆”,人無胃氣就叫“逆”。“逆者死”。所以“四逆”講的是什麼呢,實際上講的是人沒有胃氣了。

由此我們知道四逆湯是一個救危、救急、救逆的方,一個起死回生的方。由此可見“四逆”這個方名是有深意的,不僅僅是揭示一個現象,一個手足冷。人為 什麼沒有胃氣?火氣衰微,火不生土,沒有來源,所以就沒有胃氣。這是四逆的一個方面。還有另一個方面,我們讀《素問四氣調神大論》,就發現這裏面也有一個 四逆,跟我們這個四逆也有一定的關聯。這個四逆是“逆春氣則少陽不生,肝氣內變。逆夏氣,則太陽不長,心氣內洞。逆秋氣,則太陰不收,肺氣焦滿。逆冬氣, 則少陰不藏,腎氣獨沉。”所以四逆講的就是逆春、逆夏、逆秋、逆冬,也就是逆四時之氣。逆四時少陽不生,太陽不長,太陰不收,少陰不藏。沒有生長收藏還有 生命嗎?沒有生,肝就不好;沒有長,心就完蛋;沒有收,肺成問題;沒有藏,腎就免談。

四逆講的就是這四逆,這就告訴我們四逆湯不僅僅是回陽,它的所治證目是非常廣泛的,盧氏在四逆湯的基礎上進行化裁,已經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四逆法,用治內外婦兒耳鼻喉眼諸科之疾,是扶陽諸法中決定性的一法。

四逆法,也可以說是盧氏發揮仲景及欽安之學的一個很重要的體現,我們談扶陽,談它的理路,很重要的就體現在四逆法的運用上。也只有對四逆法能夠運用自如了,扶陽才不至於落入空談。

http://cn.chinese-blog.org/ 東方紅: 附子是有毒的,要小心,有個患者喝了老中醫的藥死了,老中醫自己去嘗,也死了,據解剖,司法鑒定疑為烏頭堿中毒致命。認為附子是扶陽第一要藥,這已經很說 明問題了,中醫的陽指的是什麼,已經呼之欲出了。從現代科學角度來說,附子的主要作用就是強心。西醫對將要死的人怎麼急救,也經常用強心的方法,打強心 針,我們在影視上也經常看到用電激心臟來搶救病人。中醫和西醫其實並不矛盾,只是千年一貫的錯誤教育觀念,使得國人失去了科學研究必須具備的敢於懷疑,勇 于創新的品質。附子為什麼非要在江油這個地方才算是得地呢,文中的解釋是非常牽強的,這不像是現代人說出的話。至於對於古人的很多東西,惟有讚歎,惟有恭恭敬敬地去學習,去體悟,去信守奉行,這種無限神化拔高古人的說法我是完全不同意的,這樣的態度去研究中醫,無疑是開歷史倒車,只能葬送掉中醫。

http://cn.chinese-blog.org/ 東方紅評:居說現在盧崇漢已經不太使用有毒的附子了,這也許是一種進步。但從公開的處方看,盧氏還是在使用有毒副作用的中藥。真正高明的中醫是綠色療法,用沒有毒副作用的方法就可能把患者的疾病治好。不推薦任何人找盧氏或其他任何中醫專家治病,否則出了問題後果自負。

站長的其他建置

誰在線上

目前有 72 訪客 以及 沒有會員 在線上

訪客數量

文章瀏覽點擊數
264097

Copyright c 2025 資訊補給站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