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foto1 foto2 foto3 foto4 foto5

現在位置

一提起中醫,很多人就會想到魯迅先生曾經說過的一句話——“中醫不過是一種有意的或無意的騙子”。據魯迅先生自己的描述,產生這種想法是由於兒時父親得病後請了當地最有名的中醫來診治,而名醫開的藥也很奇特,有“冬天的蘆根”“經霜三年的甘蔗”“原對的蟋蟀”以及“結子的平地木”等,幼年的他經常從高高的櫃檯前遞方子進去,抓了藥回家,熬了給父親喝。但這些奇特的藥物並沒有起到神奇的效果,父親的病仍然日重一日,終於撒手西去。於是中醫在魯迅的心中便留下這麼個“騙子”的印象。

 

    民國政府更是視中醫為糟粕,對中醫橫加歧視和排斥。在餘雲岫的主持和策劃下,于1929年提出“廢止中醫以掃除醫事衛生之障礙案”。雖然在眾多有識之士的反對和抗爭下,中醫得以保存和延續下來,但隨著西醫傳入中國,中醫日益式微,這卻是不爭的事實。“振興中醫”的口號提了好多年,“中醫現代化運動”也搞了不少年頭了,我們看到了什麼?恐怕只是自欺欺人的“形勢一片大好吧”。

 

    在目前的求醫思維中,普遍存在著這麼一個“定論”:西醫見效快,中醫見效慢;西醫治標,中醫治本。中醫只能治慢性病,只能治療沒有生命危險的輕症,只能是西醫無法治療時無奈的選擇。誰願意把自己的生命和健康交給一個治不好病的醫生呢?是什麼造就了目前中醫如此無奈的局面?是中醫理論落後,是中醫已經被現代科學所逐漸淘汰,還是有別的原因?實際上,在西醫傳入中國以前,在幾千年的中華文明史中,正是中醫承擔著維護民族健康的重任,不管是急性病還是慢性病,中醫都有著切實的療效。從古人留給我們的醫案中可以看到,中醫在治療各種急慢性疾病時,往往能使病輕者速愈、病重者轉安。為什麼現在的中醫反而變得治不好病了?臨床拿不出療效,這是中醫不行,還是中醫從業者的水準不行?治病效果不好,是中醫理論不行,還是我們根本就沒有在用中醫理論治病?我想,這是一個值得我們去深思的問題。

 

    另一方面,中醫隊伍中存在著很多的“偽中醫”。他們並沒有理解和掌握中醫,但卻在使用中藥治病,在患者眼裏,他們是中醫師甚至是中醫專家。而這些“偽中醫”之所以有市場,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我們對中醫的認識存在這樣一個誤區:不管你用的是哪一套理論,只要你開的是中藥,那你就是中醫;而患者只要是吃過中藥,不管這個中藥是不是按照中醫理論配成的,他都會認為是在接受中醫治療。可以這麼說,在絕大部分人心目中,中醫是一門很玄乎的醫學,說得不好聽一點,“玄”就是“稀裏糊塗”的代名詞,什麼“陰陽五行”“風寒暑濕”聽著就讓人犯迷糊,醫生說什麼就是什麼吧。對那些“偽中醫”來說,既然大家都不清楚什麼是真中醫,那我當然就可以渾水摸魚了。至於憑據嘛,古人不是說過“醫者,意也”,這就是說,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還要什麼憑據?至於藥嘛,當然要耐心地吃,中藥嘛,總要吃個一年半載才會有效的,吃好了,是我本事好,吃不好,那是中醫沒用。這樣一來,中醫出現現在的局面就絲毫不值得奇怪了。曾幾何時,“中醫”又成了江湖遊醫的金字招牌,什麼病不好治就治什麼,報紙、電臺廣告漫天飛,到處都是“中醫專家”“中醫權威”,打著“祖傳中醫”或是“祖傳秘方”的幌子,大言不慚、信誓旦旦地說“××天治癒乙肝”,“××天攻克白癜風”,甚至腫瘤也不在話下。真若如此,中國為什麼離諾貝爾醫學獎還那麼遙遠?為什麼中醫好騙人呢?就是因為公眾對中醫不瞭解、不認識,所以只要編一些“風濕”“血瘀”等名詞就能把病人給對付過去了。

 

    現代中醫耳鼻喉科的奠基人幹祖望老先生就有過一段精闢的論述,讓我們來聽聽:現在甚至把捏脊的、刮痧的、甩甩手、按摩腳底、取幾個阿是穴針刺一下、祖傳秘方等民間療法,甚至愚弄騙錢的東西,統統貼上一張“中醫”的招牌來哄人取巧。更滑稽的是連美容院都愛穿上“中醫”的外衣,這種污泥濁水四面八方向中醫身上潑來,中醫怎能不倒楣?但引以為遺憾和奇怪者,為什麼沒有人來登高一呼“這都是假的”呢?就是都沒有認識真正的中醫是怎樣的,不知其真,焉別其假。

 

    遊醫固然使中醫蒙受了不少的不白之冤,然而在所謂的“中醫現代化運動”下,中醫的精髓正在日益消亡,這怎麼不讓人悲哀?就是這個“中醫現代化”的模式,造就了一大批用中藥的醫生,在這些用中藥的醫生手中,中醫只剩下了西醫理論下中藥的簡單羅列和組合,在這裏,我稱他們為“用中藥的醫生”而不是“中醫師”,只有在中醫理論指導下運用中藥治療疾病,這才能稱為中醫。而喪失了理論指導的中醫就像是一棵被砍了根的樹,當然無法煥發生命的活力,也就無法在臨床上取得令人滿意的療效,於是療程動輒累月經年,時間一長,在大眾的眼中,中醫就變成了“慢郎中”。如果你得了感冒或是急性腸胃炎,你會首先想到看中醫嗎?我想,十個人中會有九個半說不會。為什麼說“九個半”?因為其中一個看中醫的同時還會要求配合西藥治療。

 

    中醫只能治慢性病的觀念在人們心中已經根深蒂固,不是一句話就能改變的,中醫成了很多患者在西醫無法治療或療效不理想後“死馬當活馬醫”的選擇,甚至可以說,很多的病家選擇中醫並不是看中它的療效,而僅是在西醫缺乏好的治療方案時尋求的一種心理安慰。事實上,中醫治療多數急性病的療效確實可靠。在這裏,我可以講一些我治療的病例,事實總是有說服力的。

 

    我一個朋友的兒子,三歲,體質偏差,經常感冒發燒,一般生病了都去兒童醫院打吊針掛鹽水,用些抗生素,有時掛上兩三天就好,有時要掛上一個禮拜才會慢慢好。那年夏天因為高溫天氣持續時間長,家長又擔心小孩熱壞,因此家裏空調開得溫度較低,室內外溫差較大,一冷一熱,小孩自我調節能力差,於是感冒發燒,汗少而不暢。去兒童醫院就診,醫生診斷為上呼吸道感染,給開了些抗生素和抗病毒的藥,吊了三天鹽水後體溫有所下降,可到第四天,體溫又突然升高,繼續用抗生素三四天后,體溫仍不下降,並出現胃口減退、精神疲軟等症狀。於是朋友來向我諮詢。詳細地問了她兒子的症狀後,我說,你不妨試試中藥吧。我給我朋友作了如下解釋:西醫認為發燒是病毒感染引起,那麼,你兒子這次生病是否是因為和病毒接觸特別多?我朋友說,那當然不是。我說,在我們周圍的空氣中存在著大量的細菌、病毒以及各種微生物,平時我們並不會被它們感染,這是為什麼?這是因為我們人體是一個**,它具有免疫和調節的功能,能抵抗外來因素對人體的不利影響,因此,一般情況下微生物不會使人體產生疾病。而當人體免疫力或調節能力下降時,這些微生物才會成為致病因素,對人體的健康產生影響,導致疾病的產生。我朋友說,這點我認同,但是當感染已經發生了,殺菌治療總是對的吧。我說,打個比方,你被人打了一拳,被打的地方出現青紫腫脹疼痛,這個時候你是去治療受傷的軟組織呢,還是去殺打你的人?我朋友說,那當然是治療受傷的軟組織。我說,對感染性疾病也是這樣,細菌、病毒或其他微生物就像是打你的人,這些微生物所造成的人體體溫調節紊亂就像是你被打後損傷的軟組織,因而,我們治療時應該以恢復人體的體溫平衡為出發點,而不是以殺菌、抗病毒為出發點。像你兒子的情況應該是暑熱鬱在體內,外面又受到空調的冷風刺激,導致汗孔閉塞,人體產生的熱量不能通過出汗的方式得到散發,從而引起發熱。你前面用的抗生素、抗病毒藥物都無法改善人體的體溫調節功能,所以效果不好。聽了我的解釋,我朋友最後答應試試中藥治療。於是,我給她開了張方子:香薷5克,銀花6克,連翹3克,川樸花6克,白扁豆10克,扁豆花6克,生甘草3克。2帖藥吃完,小孩子的體溫就恢復正常,只是在早晚或吹風後仍然有幾聲咳嗽。於是我又給開了一張止咳化痰的方子:半夏6克,紫菀5克,款冬花5克,陳皮5克,桔梗6克,茯苓10克,生甘草3克。又吃了2帖,所有症狀全部消失,這時,我朋友才真正相信中醫的療效。

     我還曾親歷過這樣一件事。我的親戚介紹一位肺膿瘍患者來我處看病。他說,其他地方都要求他住院進行支氣管鏡下沖洗治療,而且告訴他,這個病要完全恢復最起碼要半年時間。由於害怕做支氣管鏡下沖洗治療,他轉至我處。我告訴病人,肺膿瘍是肺部的化膿性感染,在中醫上稱為“肺癰”,唐代孫思邈的《千金方》中就記載了有效的治療方劑,所以對這種疾病,中醫完全可以治療,而且效果很好。我考慮到患者在胸片上已經有液平面出現,這就表明了肺部膿已形成,只要通過藥物排膿的方法,使膿液順利排出體外,疾病自然就會痊癒。於是,我就用《千金方》上的“葦莖湯”(蘆根、薏苡仁、冬瓜子、桃仁)為主,略微作了些藥物的增減。服至第三天,患者體溫恢復正常,服至第五天,患者咳嗽明顯增加,並咯出大量的腥臭濁痰,這時患者有些擔心,來問我是不是中藥壓不住,疾病反而厲害起來了?我問他,現在體溫怎樣?他說,每天自己測量都正常。我接著診脈,他的脈象已從初診時的滑數勁急變為現在的軟弱平和。於是我對他說,現在咳嗽多、膿痰多是肺部膿液外排的好現象,不需要擔心,中藥繼續吃上五六天痰就會逐漸減少並消失,等痰沒了,病也就好了。果然,繼續治療一周後,患者咳嗽明顯減少,腥臭濁痰已幾乎沒有,復查胸片顯示液平面消失,僅發現肺紋理增粗。因患者尚有乏力、氣急感,我又改用生脈湯(黨參、麥冬、五味子)加減給患者調理了一周,肺膿瘍就基本治癒了。前後總共治療三周,未使用任何抗生素。由此可見中醫對急重症的治療還是有獨特療效的。

 

    從這個例子我們也可以看出,中醫對疾病的治療往往是積極主動的,常常通過調動人體的能動性來實現治療疾病的目的。因此,中醫理論如果鑽透了,那你就會看到其中的智慧和遠見,你就會在治療時毫不猶豫地信任和使用它。如果中醫工作者都不相信中醫,遇到疾病不敢用中藥,或是治病毫無主見,用藥毫無依據,那麼還有誰相信中醫,中醫還有什麼希望?!

 

    中醫要振興、要發展,喊幾聲口號是沒有用的,單純靠政府的扶持也是不夠的,作為一門醫學學科來說,真正要得到發展,就是要在醫療實踐中體現出它的存在價值和作用。對中醫來說,這個目標的實現,一方面需要中醫工作者堅定不移地在醫療實踐中運用真正的中醫理論治病,讓更多的人能體會到中醫帶來的真實療效;另一方面就是要逐步培養公眾對中醫的信任,只有公眾的信任,才能使中醫真正得到施展才能的機會。而要解決這個信任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讓更多的人瞭解中醫到底是如何治病的、中醫能治什麼樣的病、中醫為什麼能治療這些病,只有這樣,中醫才能為公眾所接受和信任。而瞭解中醫的途徑,就是要徹底打碎中醫頭上“玄”的帽子,將中醫的本質明明白白地呈現在大家面前,讓大家看清楚中醫的廬山真面目,這才是科學的態度。

 

    中醫最後該何去何從?是不是像有人說的“中醫是遲早要被淘汰的”?我想,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作為醫學學科,只要它有療效,那就證明它有存在的價值。我從學習中醫到實踐中醫,至今也有十多個年頭了,在學習和實踐的過程中,在中、西醫學理論的比較思索中,逐漸產生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和觀點,這些想法和觀點,我認為對認識和瞭解中醫還是有一定的幫助的,希望能以此作為大家走近中醫的引玉之磚。

站長的其他建置

誰在線上

目前有 48 訪客 以及 沒有會員 在線上

訪客數量

文章瀏覽點擊數
264082

Copyright c 2025 資訊補給站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