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foto1 foto2 foto3 foto4 foto5

現在位置

消,就是消除的意思,人體內什麼東西需要通過消法來消除呢?對此,清朝醫家程鐘齡有這麼一段解釋,他說:消者,去其壅也,臟腑經絡之間,本無此物。而忽有之,必有消散,乃得其平。這句話的意思是:消法是去除人體內部病理積滯的一種治療方法,當人體臟腑、經絡之間出現了某些病理物質(如痰飲、瘀血、食積、膿瘍等)時,就需要使用“消”的方法來治療,只有去除了臟腑或經絡之間異常積聚的病理物質,臟腑功能才能逐漸恢復正常。消法和汗、吐、下這三種方法一樣,也是一種祛除邪氣(異常積聚的病理物質)的治療手段,但它和汗、吐、下法又有很大的差別。汗、吐、下這三種祛邪手段都是通過“驅逐”的手段將侵入人體的邪氣排出體外,而消法則是通過“消”的手段使邪氣在體內得到“瓦解”,並最終消化於無形,這也就是消法的最終目的。從上面的討論中我們也可以看出,消法在臨床中的應用範圍還是相當廣泛的,只要是氣、血、痰、濕、食等在體內異常壅滯而形成的結塊,都可以使用消法來進行治療。下面我們就幾種臨床常見的壅滯類型來探討一下消法的使用。

 

    一、消法對食積的治療

 

    前面講吐法和下法時都提到對食積的治療,其中飲食停積在上脘時可以使用吐法來治療,而飲食停積在下脘時可以使用下法來治療。總之一個原則,那就是“因勢利導”,使停積在體內的飲食積滯能通過最便利、最方便的途徑排出體外。但吐、下這些方法都會損傷人體的正氣,所以常常為治療飲食停滯的應急之法,適用於暴飲暴食導致的急性飲食停滯的治療。但如果飲食停積的位置在人體的中脘,用吐法吐不出,用下法又瀉不出,這個時候該怎麼辦?這就需要采取消導的方式使停聚在中脘部位的飲食得似消除。此外,由於人體自身脾胃功能衰退,不能正常運化飲食而導致的食積,如果使用吐、下等攻逐手段則會加重對脾胃的損傷,這時也需要使用消法來進行消導,通過消食導滯的方式消除體內的食積。

 

    飲食積滯在胃脘主要會產生胸脘痞悶、腹脹腹痛、噁心吞酸、惡食納呆、大便中夾雜酸腐物質、大便瀉泄等症狀。這些症狀的產生大多是因為飲食積滯妨礙了胃的通降功能及脾的運化功能。在運用消法來治療這種食積的時候,需要注意以下幾個要點。

 

    第一,飲食積滯的形成,除了飲食不當、暴飲暴食之外,大多數都源於脾胃消化能力衰弱。所以在治療時要適當注意對脾胃功能的調整。比如說中醫上有個方劑叫“枳術丸(炒枳實250g,炒白術500g。以上二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另取荷葉75g,加水煎煮,濾過,用煎出液泛丸,乾燥,即得。口服,一次6g,一日2次。)”,就是通過補脾助運的白術和消食導滯的枳實配伍來達到補脾消積、治療食積的目的。

 

    第二,在中藥的消食藥中,不同的藥物對食積的作用也是不同的。比如山楂擅長消肉積或是油脂類的食物積滯;神曲擅長消酒積;麥芽、穀芽則擅長消米、面類的積滯;萊菔子擅長消麵食;麝香、肉桂擅長消瓜果積等。我們在治療食積時需要根據積滯的類型選擇針對性強的藥物,這樣才能發揮出最佳的消食效果。

 

    第三,飲食積滯常伴有脾胃功能的失調。胃的功能失調往往表現為不能正常通降導致胃氣鬱滯,甚至胃氣上逆,從而產生胃脘飽脹、噁心嘔逆、噯腐吞酸(打嗝酸腐臭味,吐酸水)等症狀。而脾的功能失調又往往表現為不能正常運化,導致水濕內停、痰濁內生,從而產生大便瀉泄、瀉下酸腐等症狀。所以在使用消法治療食積的時候還要照顧到脾胃功能失調後產生的病理變化,在消食藥中適當加入降胃氣、化脾濕的藥物。如中醫上用於治療傷食症的名方“保和丸”,就是在山楂、神曲、萊菔子等消食藥的基礎上使用了陳皮、半夏這兩味藥。其中陳皮理氣和胃,半夏消痰燥濕,兩藥配合可以有效改善人體脾胃功能失調後產生的胃氣不降以及痰濕內生的病理現象。

 

    在保和丸中有一味藥值得我們注意,那就是連翹。連翹在中醫上是一味清熱瀉火的藥物,為什麼在消食的方劑中要使用它呢?這是使用消法治療食積的第四個要點,中醫稱之為“痞堅之處,必有伏陽”。這是什麼意思呢?從字面上進行理解,“痞”有堵塞不通的意思;“堅”是堅硬牢固的意思;“伏陽”,就是指隱藏、蘊積的熱量。整句話的意思就是:在堆積嚴實又閉塞不通的物體內部往往會有熱量蓄積。冬天裏如果翻動一堆堆得很高的垃圾,我們就會看到蒸騰出來的熱氣,這就是“痞堅之處,必有伏陽”的生動寫照。飲食積滯在胃脘就好比是堆積起來的垃圾,在體內停留時間長了,也勢必會因為食物的腐爛而產生熱量。所以,我們需要使用少量的清熱藥來去除“伏陽”,保和丸的連翹就是起到了這個作用。

 

    二、消法在治療症瘕上的應用

 

    症瘕是中醫對人體各種積塊的總稱。我們知道氣和血是人體兩種非常重要的基本物質,在氣的推動作用下,血和氣一起周流全身。為全身各個組織器官提供營養和能量。如果在外界因素的影響下(如寒邪侵襲、跌打損傷、思慮過度等)氣血的運行受到阻礙,那麼氣血就會因為瘀滯而逐漸形成積塊。其中血是一種有形物質,所以血液瘀積而成的積塊往往具有位置固定不移、按之堅硬、推之不動的特點,這種積塊中醫就稱為“症”。而氣是一種無形的物質,所以氣機停滯而形成的積塊往往具有時聚時散、聚時有形、散時無蹤、按之空虛、位置不定的特點,這種積塊中醫上稱為“瘕”。症瘕的實質是氣血瘀滯而形成的兩種不同性質的積塊,也就是“血積”和“氣積”。對這兩種積塊的治療,也需要使用消法,但由於症和瘕形成的病理機制不同,所以在消的時候,也需要有不同的方法。

 

    症是血液瘀積而形成的一種積塊。瘀積早期往往只是表現為血液流動緩慢、積塊尚未形成或是成而未堅,這個時候我們可以使用活血化瘀的藥物來消。常用的活血化瘀藥有桃仁、紅花、丹參、川芎、**、沒藥、穿山甲、當歸等。近代名醫張錫純有個方劑叫“活絡效靈丹”,就是由當歸、丹參、**、沒藥各15克構成的,用於治療早期的血液瘀積性疾病,如跌打損傷、心腹疼痛、腿痛臂痛、積塊成而未堅者。瘀積後期,血液凝固、積塊堅硬,這個時候就一定要使用破血消症的藥物。常用的破血消症藥有三棱、莪術、鱉甲、龜板、水蛭、地鱉蟲等。

 

    這裏我特別要指出的是鱉甲、龜板這兩味藥。現在的中藥學都把滋陰潛陽、平肝熄風作為這兩味藥的主要功效,實際上,鱉甲和龜板有一個更為重要的作用,那就是“消症瘕”。在《神農本草經》上有這樣兩段記載,認為鱉甲能“主心腹症瘕堅積、寒熱,去痞息肉、陰蝕、痔、惡肉”,而龜板能“主漏下赤白,破症瘕、痰瘧、五痔、陰蝕”。從這兩段記載中不難看出,鱉甲和龜板所主治的各種疾病,如症瘕、痔瘡、惡肉等都和血液瘀積有著密切關係。這就是說,龜、鱉都具有消除血液瘀積的作用。中醫認為龜、鱉平時以吃水底瘀泥中的腐爛物質為生,而人體血液的瘀積,也正像是瘀積在河底的**物質,所以龜板和鱉甲能有效地清除它。這種通過藥物的自然特性來認識藥物的功效的方法在中醫上是很常見的。比如說穿山甲擅長鑽洞,所以中醫認為它有通經絡的作用;水蛭能吸人血,所以中醫認為它有破血積的作用;雞的胃能消化砂石,所以中醫認為雞內金能健脾胃、化瘀滯等。這些都是中醫從自然現象中認識到的藥物功效,而且經得起臨床和時間的檢驗。

 

    每種生物要在自然界中繁衍生息,勢必要不斷地和自然界相適應、相對抗,在這個過程中,生物體內就會產生某些特殊物質,這些物質就決定了生物的自然特性。利用生物的自然特性實際上就是利用生物體內的這些特殊物質。疾病正是人體在適應自然、對抗自然的過程中出現的各種障礙,所以這些特性物質就成為治療疾病的最佳藥物。

 

    現代醫學其實也有這樣的方法。比如說現在對愛滋病的研究,國外有專家認為黑猩猩雖然攜帶有愛滋病毒,但往往並不發病,所以希望通過對黑猩猩進行研究來發現和找到對付愛滋病病毒的抗體,這種思路和方法和中醫在幾千年前認識和發現藥物的方法是何等的相似。“自然之理即人身之理”,用它來看我們的身體、疾病,就會對生命和疾病產生一種全新的認識,而這正是中醫所要告訴我們的。

 

    上面講到,活血化瘀和破血消症是治療血積的兩種常用方法,除此之外,對血積的治療還需要重視對氣的調理。道理很簡單,氣是血的動力所在,如果氣不足或是氣不暢,都會導致血運行的動力下降,那就容易瘀滯而形成血積(症)。

 

    我曾治療過這樣一例患者。患者因為胃脘和兩側脅肋脹痛而到醫院檢查,結果胃鏡下發現胃底部有息肉樣隆起,病理檢查顯示胃(底、賁門下)深層纖維平滑肌樣組織局限性增生,西醫診斷為胃平滑肌瘤,並建議手術治療。患者由於對手術存在懼怕心理,通過我一位朋友的介紹到我這裏來診治。患者的主要症狀就是胃脘和兩脅脹痛、口苦明顯,自己感覺吃東西不容易消化,容易疲乏,大小便尚正常,胃口也比較好,舌苔無明顯異常,脈象左手沉弦而數,右手沉數。兩脅脹痛、口苦、脈弦是典型的肝氣鬱結症狀。我們前面多次提到,肝氣一旦鬱結,最容易影響的就是脾胃。而氣又是血液運行的動力所在,當肝氣鬱結不通的時候,胃部的血行也會發生瘀滯,時間長了,就形成了胃部的積塊(平滑肌瘤)。對這個疾病來說,最後的結果屬於血積(症)。但成因又是氣鬱,所以治療時不但要消症塊,還需要疏肝氣。

 

    根據以上考慮,我給患者開了這麼一張方子:柴胡10克,炒白芍12克,川楝子10克,八月劄10克,茯苓12克,三棱10克,莪術10克,姜半夏10克,生山楂10克,炙雞金10克,當歸10克,陳皮10克,蒲公英15克,潞黨參30克。其中柴胡、白芍、川楝子、八月劄疏肝解鬱、通暢氣機,氣通則血方能行;三棱、莪術、炙雞金破血消症、除瘀磨積,使胃部積塊得以消除;當歸活血,陳皮理氣,使氣運血行,預防再次瘀積成塊;半夏祛痰、山楂消食,這兩味藥的使用主要考慮胃部有積塊勢必會影響脾胃對飲食的運化作用,從而引起痰飲、食物殘渣在體內過多積聚,通過半夏和山楂的化痰消食作用可以進一步去除胃部積滯,有利於胃部氣血的暢通。黨參補氣健脾,氣足則推動血液運行的力量就大,有利於活血、行氣、消症藥物的作用發揮;蒲公英清熱解毒、消癰散結。前面提到“痞堅之處,必有伏陽”,所以我在方中使用蒲公英來清除積塊中的鬱熱,而且蒲公英能入胃經,兼有散結的功效,可以引藥直達病所,輔助其他藥物對積塊的消除。我希望通過這樣一個綜合的“整治”,從而達到使患者胃部氣血通暢、積塊消除的目的。這個方劑患者堅持服用了兩個月左右,治療過程中,患者自覺胃脘及兩脅的脹痛不斷減輕並最終消失,消化功能也逐漸好轉。最後患者欣喜地打電話來告訴我,在當地復查胃鏡顯示,胃部平滑肌瘤竟然完全消失了。

 

    氣積和血積不同,血是一種有形物質,而氣是一種無形的物質,所以氣積形成的積塊的特點就是時而聚集成形、時而散無形跡,攻竄作痛,發無定處,觀之有形但按之無物。對氣積的治療相對來說比血積要容易一些,主要就是通過疏通氣機的手段來解除氣機的鬱滯。氣機郁滯的形成往往有兩個原因,一是氣虛動力不足,二是氣流阻塞。我們在治療氣積時需要分清虛、實而分別給予不同的治療。

 

    氣虛所導致的鬱滯往往表現為脘腹脹悶,痛時喜按喜揉,脅腹有時會出現痞塊,位置不定,按之空虛,飲食減退,神疲乏力,語聲低微,大便不實,脈象細弱,等等。對這類虛證氣積的治療,應該以補氣健脾為主,人體元氣旺盛,自然能暢通無阻。“枳實消痞丸”就是治療這種氣積的方劑。本方由人參、白術、幹薑、茯苓、炙甘草、半夏曲、麥芽曲、枳實、厚樸、黃連組成。其中人參、白術、幹薑、茯苓、炙甘草健脾補氣,增強氣的動力;半夏曲、麥芽曲、枳實、厚樸消食行氣化積,去除氣的積滯;黃連清鬱熱,解除積塊中的蘊熱。諸藥相合,能起到補氣消痞的效果。

 

    實證氣積則往往由氣郁不舒造成,常表現為胸脅脘腹攻竄作痛、疼痛拒按、心下痞硬、脈象弦而有力等。對待這種氣積就需要使用疏通氣機的藥物來進行治療。在中醫上根據藥物疏理氣機的作用強弱而把此類藥物分為兩大類,其中作用較弱的稱“行氣藥”。“行”就是通行的意思,而“行氣”則是“使氣機通暢”的意思。這類藥適用于氣機鬱滯較輕的患者,常用的行氣藥有陳皮、木香、香附、檀香、佛手、厚樸等。另外一類疏理氣機作用較強的稱“破氣藥”,“破氣”指的就是破除氣積。這類藥適用于氣機鬱滯較重的患者,常和行氣藥一起使用,以增強藥物的破積作用。常用的破氣藥有青皮、枳實、川楝子、延胡索、荔枝核等。在臨床上我們要根據患者氣積的輕重程度來選擇相應的藥物進行治療。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消法的最終目的就是消除人體異常積聚的病理物質,恢復人體正常的臟腑功能和內在平衡。所以古人總結消法的作用是“去其所本無,還其所固有”,掌握了這個原則,我們也就掌握了消法。

站長的其他建置

誰在線上

目前有 106 訪客 以及 沒有會員 在線上

訪客數量

文章瀏覽點擊數
264416

Copyright c 2025 資訊補給站 All Rights Reserved.